人才队伍

ABOUT TEAM

国家电磁辐射控制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研发部目前有三个研究室:电磁参数及辐射特性测试研究室、辐射控制材料机理与制备研究室、电磁辐射控制方法与计算研究室。中心拥有一支具备材料学、电磁学等等多学科背景以及结构合理、基础扎实、思路活跃、具有很强的创新能力和较高专业水平的研发队伍,其中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青年千人、以及获得多项国家奖励的专家和留学归来的优秀学者。

中心现有人员380人,其中包括固定研发人员42人,管理人员3人。包括以邓龙江教授、谢建良教授、张树人教授、高正平教授、李恩教授领衔的在电磁辐射控制材料的机理研究、测试表征以及材料的研发与工程化等技术领域的技术团队,教授、副教授40人,他们中20%具有在美国、法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著名大学和研究所学习和工作的经历。

中心的流动人员300余人,其中校外工程技术转化人员156人。中心的流动研发队伍中,包括在站博士后、在读博士研究生30余人、在读硕士研究生200余人,每年还接受10余名来自国内外的客座研究人员。

邓龙江
中心主任 周佩珩

  周佩珩: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项目资助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IEEEOSA、电子学会会员,材料研究学会超材料分会青年理事,四川省科技协同创新促进会专家委员会委员。长期致力于电磁功能材料与结构设计、电磁幅射控制技术及电子工程应用研究,近年来,在低频、宽带、结构化方向取得了以铁磁纳米晶吸波材料、纳米结构多共振模型和周期吸波结构设计方法为代表的具有先进水平的技术成果,特别是铁磁纳米晶吸波材料,已在国内10项重大军事工程中应用,对提升我军装备的电磁特征控制水平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35项,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国防技术发明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国家、省部级奖励4项。


技术委员会主任 周济

  周济:清华大学材料学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新型陶瓷与精细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材料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中国材料研究学会超材料分会理事长、北京交叉科学学会理事长等。长期从事信息功能材料的研究,在新型电磁介质材料方面取得突破,解决了无源电子元器件片式化和集成的若干关键技术难题,为国内片式电感器和无源集成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贡献;提出了通过超材料与自然材料融合构筑新型功能材料的思想,在此基础上率先发展出了一系列新型功能材料。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3部,授权发明专利50余项,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和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各1项,并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称号。2017年被增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天

学科带头人

邓龙江
毕磊
李恩
杨仕文
胡俊
张树人

学科骨干

人才培养

国家电磁辐射控制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目前已经形成硕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人才培养条件和培养质量在不断提高。中心现有在读博士研究生20人,在读硕士研究生80人,每年培养硕士、1博士研究生100人以上。研究的范围涉及:超导薄膜、铁电薄膜、高性能胶粘剂研究热释电薄膜、半导体集成薄膜及器件应用、微波介质材料电磁参数测试技术、磁电信息材料与器件、磁性纳米材料芯片、射频和微波材料与器件、吸收剂表面结构改性和新型微波吸收材料研究、高功率器件微波参数测试系统研究、新型电磁波吸收剂、吸波材料及磁性功能材料与器件研究等多学科内容。

高校雄厚的科研实力只有与产业相结合,才会显示强大的生命力。工程中心作为一种典型的校内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有利于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集中优势资源培养创新型人才,使高校能够积极响应市场需求,更好地来服务社会。多年来,我中心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规模,坚持实施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迄今为止已为国家培养输送硕士、博士和博士后等优秀人才近三百余名。毕业生遍布海内外,特别是在国防科研和电磁辐射控制材料高技术行业。其中许多人已成为各自学科的学术领头人、杰出青年或学术骨干,还有一部分已走上各级领导岗位。为国防工业和军工系统的设计制造部门、华为、中兴为代表的通信产品制造企业、建筑材料制造企业、汽车制造企业、医疗设备制造企业等相关领域企事业单位输送了大量的人才。也有大量毕业生出国继续学习或工作,在世界各个发达国家都享有良好的声誉。

国家电磁辐射控制材料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联系地址: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西区)西源大道2006号
    电子科技大学科研五号楼325室
  • 咨询电话/传真:
    028-61830846
  • 邮箱地址:
    nerc@uestc.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