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C学者讲坛》第二十九期
2024年11月18日下午,中心在五号科研楼351会议室举办了《ERC学者讲坛》活动第二十九期,活动由香港中文大学物理系博士后沈瑞昌作为主讲人,就腔磁力系统中的非线性和非厄米性研究为中心师生做了精彩的学术报告。
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是一个重要的物理学研究方向,这不仅是一种对物理效应的重要探测手段,也是对新物态和新效应的重要调控手段,在凝聚态物理、量子光学等众多领域有广泛的应用。最近十年里,基于磁振子模式和腔光子之间相互作用的腔磁振子学蓬勃发展。磁振子即有良好的耦合特性,可以与光学光子、微波光子、超导量子比特和力学模式等多种模式之间实现耦合。磁振子又有良好的可调性和丰富的非线性效应。因此基于磁振子模式的杂化系统是一个研究非线性和非厄米性的优秀平台。报告人在理论和实验中首次发现磁振子模式和YIG材料中的力学模式存在交叉克尔形式的相互作用,利用系统中的非线性效应,实现了磁振子模式和力学模式的双稳态。并通过相干完美吸收调控极化激元的耗散,实现了力学模式和腔磁振子极化激元的强耦合。
现场学术氛围浓厚,沈瑞昌博士后与在场的师生进行了深入且富有成效的互动交流。围绕磁振子与力学模式之间的交叉克尔效应、力学模式和腔磁振子之间的强耦合等科学问题,师生们就其在磁振子在拓扑上的结合进行了激烈讨论。通过这次汇报交流,同学们不仅拓展了学术视野,更进一步加深了对于腔磁力系统中非线性效应与非厄米性质的认识。
报告人简介:沈瑞昌,香港中文大学物理系博士后(导师:薛昊冉教授),2024年博士毕业于浙江大学物理学院(导师:游建强教授)。以第一作者在Phys. Rev. Lett.论文两篇,其中一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获浙江大学争创优秀博士毕业论文资助,浙江省优秀博士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