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C学者讲坛》第二十七期
2024年9月9日上午,中心在五号科研楼351会议室举办了《ERC学者讲坛》活动第二十七期,活动由苏州科技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姜昱丞教授作为主讲人,就两种非典型的铁电体系为中心师生做了精彩的学术报告。
两种非典型的铁电体系,第一个工作是利用自主研发的氩离子束辅助轰击方法,实现具有近一维结界面的二维材料/二维电子气异质结,通过构建黑磷/二维电子气异质结,在非铁电体系中发现了类铁电现象,即结铁电效应(Junction Ferroelectricity)。观察到了PUND电流、热释电、电滞回线等只有在铁电材料中才能观察到的物理效应。在理论和实验上将异质结和铁电现象联系起来。第二个工作报道了第一个单质铁电半导体的发现,通过将二维Te材料,从二维形态降低到1维纳米线,在材料的边界处诱发出面外铁电特性。通过一系列压电力显微镜(PFM)测量,作者清晰地观察到了Te纳米线的铁电特性曲线及畴反转现象。由于Te纳米线的半导体特性,将其用于沟道层,成功的构建了自极化铁电场效应晶体管。该晶体管表现出高迁移率(约220 cm²/V·s)、连续可调的阻态、非易失性(>105秒)、快速切换速率(<20纳秒)和高存储密度(>1.92 TB/cm²)等优异性能。这一发现打破了铁电性主要存在于化合物中的传统认知,展示了单元素材料在铁电性方面的潜力。
现场学术氛围浓厚,同学们与老师关于黑鳞纳米线的制备等相关问题展开了激烈讨论,同学们也进一步加深了对于铁电性的认识。
姜昱丞:男,苏州科技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院长,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江苏省高校重点实验室主任,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苏州市杰出青年岗位能手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和面上项目。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Nature、PNAS、Phys. Rev. Lett.、Nat. Comm.、Adv. Mater.等国际顶级学术期刊发表SCI收录论文2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7项。成果入选江苏省行业领域十大科技进展,获江苏省光学学会青年科技奖,获国家级媒体《中国科学报》人物专题采访,获中国物理学会“物语”栏目专访。代表性学术成果获Science期刊转载报道,获PRL主编重点推荐(Editor Suggestion and Featured in Physics)。